足球报:本土联赛核心竞争力下降,是短视与急功近利导致的
6月24日讯 《足球报》撰文对中国足球进入职业化后的发展进程,进行了深度分析。直言俱乐部的急功近利以及产业管理者的目光短浅,是我们核心竞争力下滑的重要原因。
职业化之前与初期,我们自己培育出的球员能立足英超、英冠、德甲、德乙,不仅打主力还能当队长。这说明我们的足球产业在创业最初,尽管全面落后,仍在个体层面有闪光点。但如今呢?尽管“留洋声”如山响,中国球员要走出去,又能获得多少的生存空间?毫无疑问,我们足球产业的“核心技术”层面,学了30年,于球员个体上不进反退。
30年的职业化和产业化,中国联赛的“外援”、“外教”史足可以单独成书。最初,是本土球员和外援“一起踢”,后面是外援“带着踢”,再到“靠着外援踢”。这种本土球员和外援的的关系变化,既是俱乐部层面急功近利的结果,也是产业管理者目光短浅的结果。在后进国家,某种本土产业的“核心技术”,哪里能如此轻易全盘被“竞争对手”把控?最终的结果,不是表面上的“良币驱逐劣币”,而是本土产业从根基上的枯萎。
最可怕的,还不是对外援的“等靠要”,而是对本土球员的深层“鄙视”。谈全华班被群嘲群哄,难道不是鄙视?不仅本方球迷哀叹,他方球迷嘲讽,恐怕就连球员自己也没有真正的信心,可以击败拥有外援的对手。中国足球的勃兴不可能靠随时会离开的超级外援,只能靠真正从教练、球员、比赛的数量积累到质量的“保护性发展”。
谢晖和他的全华班“压着打”,成为了这个赛季中超最有价值的现象。他们还没有击败过拥有外援的球队,也被拥有高阶外援的泰山击溃,甚至可以预见,全华班的大连人很难一直“压着打”,甚至会一场比一场艰难。但谢晖与他的大连人,向中超的固有思维说了“不”。
中国足球正处于青黄不接、内忧外患的最低谷,挤破金元足球的泡沫,带来的阵痛也足够令人沮丧,但减少盲目投资以及合理限制薪资毕竟是良性发展的方向所在。给予中国本土教练、本土球员足够的时间和空间,假以时日,终有开花结果的一天。只有我们自己的“核心竞争力”开始成长,中国足球产业才有真正健康发展的可能。
- 相关阅读更新时间
- 星庭评申花绯闻新援:单兵能力很强不适合J联赛但来中超可能还行 2024-12-20 19:28
- 李平康:足坛反腐有关的红通名单多达20人!不乏一些熟悉的名字 2024-12-20 19:28
- 这场涉假球媒体人:秦升某比赛收钱负责输球,却最后平了 2024-12-20 19:26
- 越南归化前锋阮春山将迎首秀:生命中最美好时刻,每天练唱国歌 2024-12-20 19:25
- 马德兴:沙特热身赛31特立尼达和多巴哥,海湾杯前伤病影响大 2024-12-18 17:53
- 李铁12强赛盲目“带货”引风波,辞职后与朋友通话:我不是完人 2024-12-18 17:52
- 媒体人:每一次足坛大规模反腐后的东亚杯,国足成绩都有起色 2024-12-18 17:50
- 媒体人:卡纳瓦罗欠薪官司撤诉过程很繁琐,据悉他已承诺作出让步 2024-12-17 22:42
- 支持老东家,前广州队球员冯俊彦捐出两件签名球衣义卖 2024-12-17 22:39
- 刘越谈崔康熙:优点是工作起来自律勤奋,缺点是战术设计单一直白 2024-12-17 22:3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