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体人分析国青男篮问题:选材、球员是否真爱篮球、社会问题

8月27日讯 昨晚U18男篮亚锦赛半决赛,中国队出现了高达25次失误,遭遇韩国队19分大逆转,无缘决赛。
昨晚,媒体人赵环宇发问,最后2分半钟7次失误,队员们平时到底在练什么?
今天早上,赵环宇更新微博,长文分析了国青打成这样的原因!原文如下:
「U18耻辱一败,我的反思」
静下心来想了一下,国青打成这样,有以下几个原因,排名不分先后。
客观原因,疫情所致,这批队员没经历过国际比赛,连国内比赛都大幅缩水,每次疫情来袭,最先牺牲的永远都是青少年比赛,说取消就取消,这既是大环境所致,也是中国篮协、学生体协不愿担当所致。不要小看这一点,它直接导致我们的教练、队员在逆风球时缺乏应对,遇到困难自己先麻爪了。
主观原因,这包括很多,我先从选材思路说起。
你看见了没有,中国各级运动队,第一要紧的永远是选材,对选材近乎变态的痴迷几乎成了一种病,高中升大学或者青年队升一线队阶段我就不说了,更低龄的阶段也是如此,这也就直接导致,最厉害的球队往往是那些能够全国选人的球队,早期的八一,现在的一些学校。
成长阶段,背井离乡,离开父母和从小生长的街区,进入一个几乎完全封闭的环境里,我不认为对队员的长远发展有什么好处。12-18岁阶段,当然是谁能选到身体条件好的谁就能脱颖而出,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青训强权或者学生豪门,不是教练多会教,而是选到了好队员。但选到好球员能解决全部问题吗?篮球终归是个集体运动啊。
但不这样做会怎样?可能连队都没了。成绩不好,领导一拍脑袋:这项目砍了吧。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。中国篮球没有生钱能力,只能仰人鼻息,这也就是为什么球队负责人永远如屡薄冰,永远必须得把选材当成第一要务来抓,从第一个环节就要KO对手,自己才能活下来。这就是中国篮球的选材悖论。
教练。大家都知道,在欧洲,青训教练的门槛是最高的,我不是说履历最光鲜,而是进入这个门槛所需要的专业培训,在咱们这儿,刚好倒挂。青训教练的门槛最低,而更高一级讲究论资排辈,得辈分够高,才能压得住人。所以你看,咱们的教练,永远都是那些熟面孔,换来换去都差不多。球员需要上升通道,教练就不需要吗?球员跟人种有关,教练跟人种也有关吗?归根结底还是选拔机制的问题。
球员。是否真正热爱篮球。我指的是那种不带任何功利的,纯粹的热爱。别嫌俗,热爱就是能决定一个运动员的上限,热爱越炙热,上限越高。否则当你功利的目标一旦达到或者进入你比较舒适的地步,你的奋斗就戛然而止。这与个人有关系,与我们的社会也有关系,我们没有给他们创造“为爱发电”的环境。就好比名校毕业生都去考公了,这社会就失去了引领前进的最重要的一群人,但你能仅仅去苛责这些考公的精英吗?一样的道理。从小经历了那么多人情世故世间冷暖,能特么好好热爱篮球才怪。
看见了没有,一切问题,上升到最后都是社会问题,但社会问题都不是那么好解决的。最好解决的,就是掏钱,引进100个塞尔维亚基层教练,然后配合准入门槛——想带U18以下各级别队伍,必须经过4年系统学习。输送1000个留美(欧)少年。当然,后一条路我其实持观望态度,上限能有多高我不确定,但有总比没有强。我昨天算了,100个教练,每人每年30万人民币足矣,一年3000万,10年才3个亿,哪个大国企咬咬牙出了得了。
- 相关阅读更新时间
- 女篮亚洲杯冠军奖杯今日亮相重约8千克&纯银打造&表面镀金 2025-05-12 14:05
- 轮番上阵杜锋&刘维伟都有戏新疆主帅刘炜将解说总决赛G3 2025-05-12 14:05
- 夏晓司:山东队今天正式集结只有郭凯等7名队员参与这阶段的训练 2025-05-12 14:05
- 布朗:若北京更注意我我会给队友创造机会G3准备好了没有压力 2025-05-12 14:04
- 江苏U17女队主教练:做好防守才能确保赢球对手的比分都不会高 2025-05-12 14:04
- 王博:大家还是比较紧张G2调整得还不错到北京后要做好困难准备 2025-05-12 14:03
- 教练本季叮嘱你最多的是瀚森:跑快点说我在场上跟人跳舞 2025-05-12 14:03
- 全国U17青少年篮球联赛女子组:江苏冠军广东亚军山东季军 2025-05-12 14:03
- 王博:总决赛还有六场布朗等几位核心球员需减压朱俊龙问题不大 2025-05-09 14:13
- 记者:结束假期的贺希宁已经在洛杉矶开始训练了 2025-05-09 14:10